没过多久,赵大婶的生日到了,包括老太太在内,全家人就像过年似的,穿戴得周吴郑王,充满了喜庆的色彩。我本来要表示个心意的,可赵大叔说什么都不接受,说我能够参加赵大婶的生日,就已经很给他们家面子了。没办法,我只好精心挑选了一些水果送进去,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比平常吃晚饭提前了半个小时,全家人集中在正堂,上首摆了两张椅子,分别坐着老太太和赵大婶,赵大叔那一辈的人坐在两旁,其余的人全部站立在下首,我作为嘉宾,被安排在旁边的椅子上落座观礼。
生日庆典由赵二叔主持,首先,由赵大婶向老太太行跪拜大礼,感谢婆婆的慈爱,老太太满脸喜悦,给赵大婶发了红包,估计钱也不多,表示一个心意而已。随后,便是赵大婶的同辈之人上前躬身施礼,向她表示生日的庆贺。之后,赵大婶的长子,也就是赵家的长孙率领第三代和第四代的晚辈分别向老太太和赵大婶行跪拜大礼,赵大婶分别给每个人发了红包。
由于是赵大婶的生日,这一天,从早上开始,赵大婶就什么事都不做,一直在正堂陪着婆婆聊天,这是老太太定下的规矩,儿媳、女婿、孙媳过生,一律放假一天,但儿子、女儿、孙子享受不到这个待遇。
后来我曾经问过老太太,为什么要定下这么一个规矩,老太太的回答是:“无论是儿媳孙媳,还是女婿,都是外人,他们进了赵家的门,就是赵家的人,赵家就应该给他们多一些关心和爱护。”我不由得感叹,多么纯朴友爱的家风,多么明智的老人,多么宽容的老人,谁摊上这样的婆婆、岳母,真的是谁的福气。
有一次跟赵大叔谈起赵家的家风,他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家,至少已经有四代人没有再嫁之女、没有再娶之男。”就这么简单的一段话,充分体现出家风之正,家人之和谐友爱。
当天的晚饭很丰盛,家人们轮流向老太太和赵大婶敬酒,整个家庭沉浸在欢乐与喜悦的氛围之中,真的令人羡慕不已,作为外人的我,也差点感动得落泪。
我不知道别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在我看来,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难以成眠,这是因为,参与了赵大婶的生日庆典,过往之事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莉莉跟我刚结婚不久,赶上母亲过生,莉莉跑了好几家服装店,看好了几套服装,拉上小玉陪着母亲前去试衣。试去试来,最终给母亲买了一套唐装,穿在母亲身上非常好看不说,母亲似乎也颇为满意。同时,还给小玉也买了一套衣服,她当时说,自己是沾了母亲的光,潜台词的意思是说,她要领情也只领母亲的情。莉莉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当时虽然心里不高兴,但她没说出来,也没在后来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那天的生日晚宴由莉莉一手操办,小玉和我帮着做了一些事。下午六点,按照莉莉的约定,订做的生日蛋糕准时送达,一家人给母亲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记得头天晚上,我就悄悄提醒过母亲:“妈,明天是你的生日,莉莉要给你隆重操办,到时你是不是表示个意思?”言下之意,就是母亲给莉莉、我、小玉发个红包什么的。
母亲想都没想,说道:“我们家没这个规矩。”油盐不进的母亲断然拒绝,我也无话可说,只有在心中叹息。
母亲就是一个家庭妇女,一辈子没挣过钱,以前靠父亲,现在靠我,给大家发红包,花的是我的钱,做的是她的人情。可就是这样,她都不愿意,弄得我不知该说她什么好,只有沉默了事。
可是,生日宴上发生的一件事,令我这个当儿子的心都凉了。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我们三人分别给母亲叩头,祝福母亲生日快乐。首先是我,接着是莉莉,母亲都只是笑一笑,点点头,到了小玉叩头之后,母亲竟然拿出一个塞得满满的红包,塞到小玉手上,说:“你哥和你嫂子有工作,能挣钱,我就不给他们发红包了,你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妈就给你发个红包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