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仪式10点开始,一个小时左右就结束,主打一个迅速。

现场邀请来的,自己主动要来的国内国外人士,在短短一个小时时间,看到了一个跟宣传上完全不同的红国。

哪怕是之前红国自己宣传,几次进行阅兵,也没有这次阅兵给人来的震撼。

这次太特殊,甚至比去年半岛战争结束后,1953年的阅兵还要特殊。

阅兵结束,谢一城一行人所在地方没有马上起身,而是先将现场阅兵队伍群众分离开,邀请来的国内外人员在前,谢一城一行人再跟着一同离开。

阅兵结束,代表着来北平的两件事全部结束,他们在北平吃喝逛玩马上就要开始。

“之前打仗,路上行军一个师一个军都没觉得震撼,这阅兵现场看一遍,咋就那么让人精神呢。”

离开时,队伍里战士挠着后脑勺:“真是奇了怪,是因为这地方叫北平吗?”

“不是,北平并不能代表一切。”谢一城主动开口接话,“行军途中你看到的是部队,行军途中也不会这样齐整直走,不符合实际。

“之所以觉得精神,是因为你看到了部队,还有工人、农民、学生等等,所有红国的一切都在这。

“这些汇聚在一起,哪怕不在北平,换个地方进行阅兵,你还是会感到震撼。”

哪怕到了宝岛这么进行,现场有这些因素在,看到一样会让人心生澎湃。

“诶,可惜今天没有拍照,不然咱们说不准还能找人家同志要张照片,或者后面也能登报。”

谢一国冷哼一声:“照片?人家是国家记者,哪能随便给你照片,给了你其他人要给不给?不是胡扯吗,至于登报……”

好像还真有可能登。

在现场观礼途中,他们看到几台黑大个被人抬着从身边经过,专门在他们面前停下几秒。

那东西还是什么摄像机,能拍成影视的,今后能跟放电影一样播出,不知道今后能不能看到。

返回路上,除了谢一城他们这些人外,街道上大量老百姓走动着,刚刚结束的阅兵,现场阅兵战士加群众跟邀请人员10余万人,北平城中还有几十万的老百姓在外围观看阅兵仪式。

这么多人突然出现在街道上再返回家中工厂,可是热闹。

路上谢一城还听见一帮北平中年人在边走边聊着。

“三爷,您瞧见了吗?这次阅兵可气派,老多洋人来咱这专门看的,往前几十年都没见过这么多洋人来。”

“小鬼子打来的时候,你不是也瞧见了,哪就没见着洋人?”

“三爷,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小鬼子那就不是人,这次这么多金毛黄毛红毛的,比当年八国洋鬼子打过来人还多。

“就是当年是打过来,这次是自己过来,还是咱们在半岛上给洋鬼子打疼了,不然不可能来这么多人。”

“所以说,还是咱自家能耐强,真要是弱,早被人又打来了。”

“谁说不是呢。”

……

一路上,谢一城就听着北平城内的老百姓,在谈论着这次阅兵,可以说各个仰着脖子傲的不行。

挨了上百年的打,现在这样谁能不觉得好,有几个愿意在小鬼子占领区生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除了中年人外,更让谢一城注意力观察集中的,是那些十几岁二十岁的年轻人,里面相当一部分是学生,他们比中年人更有激情,不论是说话还是动作,都带着朝气。

哪怕是走在街道上的妇女,也能谈论上几句国家大事。

相比较其他地方,北平老百姓可能更愿意聊这些,谁让这是在北平呢。

路途中,众人算是真真切切看到北平街道上的一些店铺,有些还是私营,有些已经变成合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