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刘裕上奏,奏章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衣来自农桑,农事伤则饥之原,女红纺绩废则寒之原。所以国家不能不关心民生,不能不重视农业。

建议朝廷招民开垦耕地,永准为业。凡是地土有五年以上无人耕种者,即系抛荒,以后如已经垦熟,不许原主复问。朝廷每县另划出荒芜之公地,允许百姓垦荒,垦荒之地,半归朝廷,半归垦荒者,并以劳役兴修水利,百姓免费灌溉。

只要国力稍有恢复,臣当统颂三军,率之以仁义,鼓之以威武,越过大江,跨过黄河,安抚九州,恢复故土,实现臣平生的志愿!”

不侵犯原来的地主与士族的利益,就可以为政府增加赋税,朝臣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奏章通过后,又回复到人口普查与土地核查的结果上来,刘穆之提出:“人口从北方迁到南方满三年者按丁纳税,土地按亩交捐,考虑到侨民在当地无恒产,被注消的侨民如愿意参加垦荒,前半年国家可补给适当口粮及免费供给第一年的种粮。

无卖身契的部曲愿意参加垦荒的,视同侨民,有卖身契的可按官价向官府担保,以垦荒粮抵充卖身钱,还清即成自由民,以自愿为原则,家主阻挡的,必用朝廷律法严惩。”

人口与地都清查了,家底已被摸清,不同意又能怎么样?无卖身契的部曲,法律上是自由人,没道理阻止他们,奴仆政府给钱按市价赎身,明面上也不损失个人的经济利益,无法反对,加上刘裕的铁血手腕大家多已领教了,也不敢反对,朝议通过,进入实施阶段。

好政策必须要有好的宣传策略相匹配,建康保卫战的召兵与凯旋归来的献俘礼成为当时宣传的经典,晋朝的人文稿盲率起码得95以上,读书识字是小部分人的特权,公告虽然贴得满大街到处都是,可是,普通老百姓看不懂也白搭,近水与芊芠、禪山闲聊着,“你们看着,不出3日,刘穆之必然又上我们这里求教,我们既然决定从商,从这次开始,不能白给他主意了,得好好地敲一笔竹杠。”

“敲竹杠拿咨询费不行,赚得太少了,我们得拿下政策宣传代理权。”芊芠这次学精明了,“那代理权开价多少比较合适,你算过了没有?”近水指了指芊芠

“怎个怎么个算法。”芊芠呆在那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