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兵败桑落洲后,刘毅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功绩,仕途却一路高歌猛进,大好形势下,得意妄形时,又开始了第二轮人事布局,荆州内部,撤换刘道规旧部,换上自个亲信,外部,上书声称因为自己得了重病,对于荆州繁重的任务力不从心,请求调兖州刺史刘藩到荆州,作为自己的副手帮助主持荆州工作。
前面的事有刘裕压着,朝议虽有不同意见,议了几次就作罢了,请求调刘藩的折子一到,这下子,朝廷炸开了锅。
荆州刺史为国家公器,怎可私下授受?以病重为由,推荐堂兄弟担仼自个的接班人,居心不良。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刘潘的水平有目共睹,我相信刘毅并非公器私授,而是出于公心。
太尉一片好心,只恐怕刘毅却是狼心狗肺,有负太尉期望。
刘裕力排群议,批准所请。
谢混见此情况,急派师爷宋文俊送信给刘毅,谁料长江码头早已封锁,师爷被捉并当场查出谢混写给刘毅的私信,连夜送交周廷尉并派将军王锦涛监督密审,内外朝臣互通消息,视同谋反,略加用刑,师爷就如同竹筒倒绿豆般地把之前的事都倒了出来,有这么没用的亲信?周廷尉心存怀疑,多年职业习惯的直觉告诉自己,口供所说的应是事实,但师爷可能早就被收买。
第二天一大早,刘藩赴荆州就职时在朝廷被当场拿下,谢混也难逃厄运,王锦涛上奏刘毅谢混谋反,并拿出师爷供词作为证据,同时颂扬周廷尉审案立了大功。刘裕作晃然大悟状,宣称自个被刘毅蒙闭了,为自个失察而请罪。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