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是两栋屋子,石头建筑,因地制宜的,采用山顶萤石,白的灰的,色彩斑斓,在四千米海拨上有房子就是个奇迹。到达营地后来不及看风景,先周围观察雪山天气,登雪山遇到好天气就象人生遇到好姻缘一样是极难得的事,听天由命坏事作好事计划再说,与山和尔、司马兄弟、宋骁等凑了个头,说实在话极难入喉,看着热气腾腾的,吃在嘴里不烫、原因很简单,山顶气压低,八十度水就开了,烧不透,风又大,捧出门外就凉了。加了碗汤吃了些干粮后上床。

在4100米的高度上住宿,本身就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虽然知道为了明天能顺利登山最好能迅速入睡,越是这么想让自个镇定下来,越是睡不着,加上出现了些小情况,部分人员有高反,半夜,总算安静下来,昏昏然中,又被司马文玉吵醒,原来,文玉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雪山,兴奋的睡不着觉。

再往上就没有任何村民走过了,一切都要靠我们自个,山和尔拿出地图,全队跟着山和尔前进,那是个不眠之前,原定时间凌晨二点四十分吃饭,三点出发,没躺下多久,就见室友们起床准备行装了,登雪山需要体能,重新入睡是不可能的了,强制着调节呼吸节奏,让自个的心平静下来,躺到二点半,脚夫开始叫起床吃饭后再起身。

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开始登山呢?因为一般情况下,后半夜天气最稳定,风小利于攀登,检查行装,补充水份,并吃下自个准备的半斤牦牛肉。

山高一丈,天近三尺,营地上的星空是那么的近,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摘下一颗,送给情人当礼物。从山间的小道上山,虽然事先一再强调,海拨高尽可能慢行,可处于高度亢奋中的队伍还是快速前行,火光沿山路分布如龙灯般地向上舞,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来到大石板地。现实给大家上了严酷的一课,队伍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对一下地图,只走了十分之一的路程。这么久只上升了二百米,现实如一盆冷水泼醒了寻天书小分队那发热的头脑。山和尔再一次强调注意行进节奏,则序有所好转,队伍有序行进,再也没有一开始时的盲目兴奋,海拨慢慢的上升着,能看到积雪了,白的耀眼,先是零星的积雪,一小块一小块地分布在深沟里,后是时断时续、接下来再是连连绵绵的积雪。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