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酒碗的碰撞声响起,标志着凤宁村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也标志着钱塘江江堤工程正式开启。

自那日以后,来往凤宁村的挑夫、驴车、牛车络绎不绝,有拉煤的,有运石头的,有送水泥的。而在这路边之上也兴起了几间小茶摊酒摊之类的,供应过往行人歇息落脚。这些摊贩多是村中老人,这倒为他们带来了一些额外的收入。

钱塘江边更是人声鼎沸,许多官员纷纷撸起袖子加入修建江堤的大业中。当然了,这可不是说他们一心想造福百姓,而是他们都看出来了,这江堤一旦建成,那将会流芳百世、功垂不朽的功绩,傻子才会不抢着干。

百姓看到官员如此,农闲之时也纷纷自愿充当免费的劳役。杭州城一时间官民一心,众志成城,干起活来热火朝天!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而这消息,自然没过几天便传到了汴京。

宋徽宗龙颜大悦,往年,一遇到大雨,东南沿海地区不是传来水灾,就是传来申请赈灾费用的奏折。严重时候,礼部还会让宋徽宗写下罪诏,焚文祭天,以求上苍庇佑!

如今,水势最严重的杭州地区却自行组织治水,宋徽宗终于松了一口气。此事一旦传出去之后,哪个州还敢借着赈灾的口号来索要钱粮?宋徽宗暗暗决定,待钱塘江江堤筑成,定要率领百官巡视杭州,让百官学学杭州官员的兢兢业业,顺便升一升杭州官员的职。

随着凤宁村的水泥一车车的被拉出,唐书文也越来越急。这水泥成本消耗巨大,清水帮的钱库慢慢的入不敷出了。若不是现在柳如月百宝斋的肥皂、香皂已经运往全国,需求量不断增大,清水帮的钱库早就见底了。

唐书文急的睡不着觉,蔡义却一点也不着急。经过多日来的思量,蔡义已经对新的赚钱之道有了主意,他打算提前将玻璃现世了。很多人以为玻璃就是古代的琉璃,其实这种说法是很片面的。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其工艺技术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在古代,只有真正的王族才能使用琉璃制品,琉璃的制造工艺也为王室工匠所掌控。

蔡义对于琉璃一物了解得比较详细,是因为蔡义曾经对琉璃一物嗤之以鼻。看过《西游记》的人,应该记得沙僧本是天宫的卷帘大将,却因失手打碎了一只琉璃盏就被贬下凡间。当时蔡义觉得这也太小题大作了吧?后来蔡义上了大学,博览群书,终于知道这琉璃可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它可精贵着呢。

琉璃,一种晶莹剔透的材质,既惊艳了时光,又温柔了岁月。它,有一个悠远而又浪漫的故事。

范蠡为越王勾践锻造利剑,历经三年烧制才得以铸成。在宝剑铸成之时,范蠡在铸剑模内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绿色粉状物,与有色水晶熔合后晶莹剔透,却又有金属之音。?范蠡认为这种物质经过了烈火百炼,又有水晶的阴柔之气暗藏其间,既有王者之气,又有如水般的柔美之感,是天地阴阳之集大成者。于是他将其随铸好的剑一起进献给越王。越王感念范蠡铸剑的功劳,收下了宝剑,却将这件特别的宝物赐给范蠡,并以范蠡的名字将这种宝物命名为“蠡”。

后来范蠡遇到河边浣纱的西施,为她的美貌所折服。他认为金银宝玉等天下俗物俱无法与西施的美丽相配。于是遍访越地能工巧匠,将“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西施。

后来,越几近亡国,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别时,西施把“蠡”送还给范蠡。?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这“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宝物中可以看见西施的泪水在其中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又称西施泪。“琉璃”一词,自此便传了下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